首页 >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> 第2508章 大宋版信访局兼检察院

我的书架

第2508章 大宋版信访局兼检察院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2508章 大宋版信访局兼检察院

登闻鼓的设置,最早或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,到了周朝,《周礼》中更是有明确记载。

‘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,而掌其政,以待达穷者与邃令,闻鼓声,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。’

即设四面大鼓于宫门之外,由太仆(九卿之一)掌管,并遣御仆与十二位御庶子轮流值班。

其后,春秋战国、汉、魏晋南北朝、隋唐都继承了这项制度。

宋承唐制,立国之初自然也设置了登闻鼓,不过和唐朝不同的是,宋朝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辖登闻鼓。

即登闻鼓院。

起初,登闻鼓院除了判官二人之外,还有内侍同时勾当,作为监察。

不过,到了真宗时期,内侍慢慢退出了登闻鼓院,仅以带职名朝官(正八品以上带贴职)或卿监(正六品)判之。

如今,周起的寄禄官是太常少卿(正六品),并且还带着龙图阁直学士的贴职。

单从流程上来看,周起担任判登闻鼓院,合情合理。

但若是考虑到周起之前的履历,这项任命多少有些不合情理。

不过,若是旁人得知李杰有意扩大登闻鼓院的职责,那么这份差遣就很合适了。

周起身上最明显的标签便是,为官尽责,能断善审,在他判纠察刑狱司,以及权知开封府期间,不知为多少人洗脱了冤情。

凡是经他手的案件,几乎没有误判。

如此尽职尽责,能断善审的人,由他负责登闻鼓院,李杰很是安心。

在李杰的设想中,登闻鼓院最终会成为一个类似中级法院,以及纪委监委的机构。

如果主官是个软骨头,或者主官本身就不干净的话,那么即便扩大了登闻鼓院的职责,最终还是会流于形式。

宝慈殿。

李杰依例来到宝慈殿请安,他来的时候恰逢饭点,于是他便留在了宝慈殿,和刘娥一起吃了晚饭。

饭后,两人的话题自然而然的聊到了殿试。

紧接着,两人聊着聊着便聊到了周起。

对于周起这个人,刘娥的印象还是很深的。

大中祥符三年(1010),李氏诞下皇子,那一天,周起恰好在宫中奏事,喜得麟儿的真宗,大手一挥,直接给周起升了官。

任周起为勾当三班院,兼判登闻检院。

(登闻检院是从登闻鼓制度衍生出来的机构,专门负责受理登闻鼓院应当受理却没有受理的案件,和现在的检察院有点相似)

好巧不巧,十多年过去,周起再次成为登闻鼓院的长官。

并且,周起还是此科殿试的编排官。

如此种种,刘娥想不印象深刻都难。

“六哥,周起这个人我有印象,让他在登闻鼓院呆着,是不是大材小用了?”

眼看刘娥聊起了登闻鼓院,李杰想了想,与其故弄玄虚,不如将计划提前告知刘娥。

“其实,由他充之,应该是恰逢其会才是。”

“大娘娘,我欲在西京(洛阳)、南京(河南商丘),先行设置登闻鼓院的下级机构。”

“由京官判之。”

“而后,待到时机合适,再行全国各州府推行。”

听到这话,刘娥不禁觉得头皮发麻。

全国各州府推行?

大宋共有两百多个州府,依照京师登闻鼓院为例,登闻鼓院至少要有两名主管,书吏官若干,其他从吏数十,杂事数十。

即便各州府登闻鼓院的人数有所削减,每地领奉使钱的人,至少也要二十人左右。

如此算来,全国铺开至少要三四千人。

最终的数字,只会多,不会少。

三四千人的奉使钱,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朝廷的财政能够负担的起吗?

“大娘娘,您觉得贪官、庸官和冗官,哪一个危害更大?”

刘娥闻言顿时有些左右为难。

哪个危害更大?

她的第一个念头自然是冗官,毕竟,朝中无数大臣陈述过冗官的危害,听得多了,自然会受到影响。

但仔细一想,好像又不太确定。

冗官的危害大,贪官的危害难道就不大吗?

大中祥符年间发生的一件事,哪怕过去十几年,刘娥依然印象深刻。

抄了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州,竟然从他家中缴获了十几万贯的现钱。

这只是现钱!

多少州府一年上缴的税赋都没这么多。

如果再算上田产、房产等资产,其数字更是骇人听闻。

那一次,先帝难得的大发雷霆,并下令彻查。

事后,虽然又查出了一批贪官污吏,但收缴财产的数量远远比不上最初的那人。

即使将后续所有人绑在一块,也比不上对方。

片刻后,刘娥的心中有了答案。

贪官的危害更大。

以那名犯官为例,几十万贯的家财,能养活多少官员?

而这,只是冰山一角罢了。

现在的刘娥早就过了天真的阶段,贪欲,乃人之大欲,只要贪污无法消除,贪官就无法彻底杜绝。

天下两百多个州府,其中又隐藏了多少贪官污吏?

并且,相比于贪官,污吏的危害反而更大,贪官只能贪得了一时,而那些吏员基本是终身制。

不仅如此,吏员还能传家。

尽管吏员贪污的金额远远少于主官,但积沙成塔,全国的吏员算到一起,这个数字决定不会少。

许多多少民变,都是由这类人群激起的。

想通此节后,刘娥也明白了李杰扩大登闻鼓院的用意。

虽然这么做无法彻底杜绝贪腐之风,但减少一位贪官的收益,远比养一个登闻鼓院的收益要高。

抄了一个贪官的家,起码能养活一地登闻鼓院一年。

这么一算的话,倒也不怕冗员。

不过,抄家这等事,肯定不能让登闻鼓院单独负责,否则,肥的便不是国朝,而是肥了登闻鼓院主官。

“六哥的意思,我已知晓。”

沉吟片刻,刘娥建议道:“景德年间之前,登闻鼓院往往会设‘监登闻鼓院门’,此职由内侍官充之。”

“如今,内侍官已不在兼职,六哥如果有意推行的话,或许可以重新恢复这项制度。”

相比于外朝的臣子,刘娥内心自然更加信任宫中的内臣。

不只是她,历代帝王大多如此。
sitemap